特别推荐

波兰音乐泰斗克里斯托夫•潘德烈斯基出席2013年北京国际音乐节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1-10

        德国朔特音乐出版社作曲家,来自波兰,誉满全球的作曲、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潘德烈斯基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缘分不可谓不深厚,从受邀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到2007年接受音乐节主办方的委托创作新曲《第八交响曲——无常之歌》,再到今年的再次出席,这位音乐大师已然是北京的常客。2013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恰逢潘德列斯基80岁诞辰,故而主办方出于贺寿之意,特别为大师准备了两场专题音乐会。在10月15日,第一场音乐会安排演奏了潘德列斯基的精典名作《中提琴和室内乐队协奏曲》和《弦乐小夜曲》。次日的第二场音乐会更加精彩,为各位翘首以盼的古典乐爱好者们带来了大师最新力作《小提琴中提琴二重协奏曲》的世界首奏,同时亦有2012年近作《自然之声III》的中国首奏。

        不仅如此,音乐节主办方还别出心裁,设计了这位波兰音乐巨匠与中国音乐界后起之秀,近来在国际乐坛饱受好评的杰出作曲家周龙两位大师之间的音乐对话。相信这场独树一帜的音乐切磋将给音乐节的参与者带来别开生面的听觉享受。

 

克里斯多夫•潘德列斯基  Krzysztof Penderecki
出生日期  1933年11月23日
出生地  波兰

        “数十年来,我孜孜以求新的声音而从未懈怠。同时,我对以往音乐的形式、风格也有着精心的研究。溯往、开来是我一直遵循的两个原则……我现今的创作灵感既来自过去,也出于未来。”
——潘德列斯基

        克里斯多夫•潘德列斯基于1933年11月23日出生在波兰的登比察。他在很小时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在18岁那年进入了亚捷隆音乐学院。一年以后,他在第二届华沙青年作曲家大赛中包揽全部三项大奖。1960年,随着作品《阿纳克拉西斯》在多瑙艾辛根音乐节上的首奏,他作为先锋派音乐家开始渐为人知。1966年其新作《圣卢克激情》在明斯特大教堂的首奏,则让他收获了更多的赞誉和认可。随后的1966年至1972年间,他一直在德国埃森市的富克旺艺术学院任教。他所创作的首部歌剧《劳登的恶魔》于1969年在汉堡国家歌剧院获得了首演。1972年,他接受任命,成为克拉科夫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1973年至1978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担任教职。通过自己超凡脱俗的作曲及指挥才能,潘德列斯基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声望。


        潘德列斯基的很多作品,都是为悼念发生在20世纪的数次人类浩劫而创作的。1960年写成的《瑟雷诺斯》,是为了纪念广岛遭受原子弹之荼毒。另一部钢琴协奏曲《重生》,则是为了缅怀在911恐怖主义袭击中不幸殒命的无辜生灵。对潘德列斯基来说,这些作品与人类伤痛的联系不是抽象晦涩的,而是存在于每个音符之中。这种对全人类不幸的关怀和同情,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时常可见,例如他从1980年开始创作的《波兰镇魂曲》,便是为二战中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1944年华沙起义的遇难者而作。


        在潘德列斯基的创作史中,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都是在与杰出独奏家的合作中完成的,例如与安妮•索菲•穆特共同完成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帕戈门齐柯夫合作的大协奏曲。潘德列斯基的创作重心始终放在大型音乐,尤其是交响乐之上。比如他于1997年首奏的第七交响曲《耶路撒冷的七扇门》,便需要五位声乐家、旁白者以及三个合唱团、交响乐团协力演奏方能完成。这部时长超过一小时的大型乐曲反映出耶路撒冷三千年来的沧桑历史,其中旧约部分的唱词与圣城动荡不安的往昔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同时代的音乐家中,潘德列斯基是各类权威音乐奖项斩获最多的大师之一。1966年,他荣获由北莱恩威斯特法伦州颁发的至高艺术奖;1967年他获得意大利奖和西贝流士金牌;1977年被授予阿尔蒂尔•奥涅格大奖;1983年获得波兰国家奖;1993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委员会大奖;2000年被戛纳评选委员会评定为“年度作曲家”;1990年,他凭借独特的音乐贡献,被授予大十字奖章和圣乔治骑士勋章;1995年,他成为都柏林皇家音乐学会的一员;1998年,他被吸纳为美国艺术文字学会和巴伐利亚艺术学学会的成员。除此之外,潘德列斯基还是世界上众多知名院校的荣誉博士及荣誉教授。


        潘德列斯基将于2013年11月23日迎来他的八十岁生日,也正是在今年“欧洲克里斯多夫•潘德列斯基音乐中心”于波兰露斯拉维斯正式开幕。音乐中心的成立是潘德列斯基毕生的心愿,他将欧洲理念同年轻音乐人才的培养联系起来,使得世界各地极具天赋的年轻音乐人与享誉国际的独奏家聚集到一起,让他们以大师-学徒的方式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